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国家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发展战略,激发青年学子对华夏深厚历史与地理文明的深度探索,通过多元媒介呈现其人文价值与时代意义,培养兼具文化洞察力与传播力的文旅新生代,特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旅行推荐官”旅游作品创作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大赛的相关通知公布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探寻中国之美,讲述文旅故事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河南省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协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旅游文化协会
三、参赛对象与形式
全国各高校在校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
参赛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团队不超过5人。
四、大赛内容与作品形式
1.创作主题(参赛者可任选其一,也可自拟与主题契合的方向)
(1)田园乡村之美
深入中国辽阔的乡村地区,展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民俗、非遗技艺、特色物产以及乡村振兴下的新面貌(民宿、生态农业、文创产品)。
(2)城市街区之美
深度探索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古建、老街、老字号、工业遗址等)与当代活力(艺术区、创意市集、新地标、年轻社群)的交融与碰撞。
(3)青春活力之美
分享一次挑战自我、磨练意志的旅行经历(如徒步穿越、长途骑行、高山挑战、潜水漂流、义工旅行、打工换宿等),记录在旅途中与陌生人(旅伴、当地居民、其他游客)相遇、相识、互助或共同经历的有趣、感人的故事。
(4)文创演艺之美
深入描绘一件匠心独具的文创产品(如精妙皮影、古韵乐器、创新陶瓷等)或一场直击心灵的特色旅游演艺(如山水实景剧、沉浸式戏剧等),挖掘其制作过程与精神内核,捕捉并细腻刻画那些稍纵即逝却直抵灵魂的震撼瞬间。
2.作品类别及要求
(1)文稿类作品:随笔、游记、攻略、调研报告、田野调查、民族志等,文稿类作品均需提交真实地理坐标和至少2张实地场景图(JPG格式,不小于1M),正文字数限定在5000字以内(不包括附录、图表、引注),文件格式为word。
(2)非文稿类作品:摄影作品(4~10张组照,JPG格式,不小于1M)、手绘地图(JPG格式,不小于1M)、视频作品(1~8分钟,横屏或竖屏,MP4格式,配字幕)等其他非文稿类作品,非文稿均需附500字说明。
五、作品要求
1.原创性:作品核心创意、文案、拍摄素材需为作者原创。
2.真实性:推荐目的地需真实存在,不得虚构目的地信息。
3.合规性:AI可用于生成灵感草稿、优化文案语法、基础视频剪辑辅助,但禁止直接提交AI生成的作品,禁止用AI伪造实地拍摄场景;若使用AI生成辅助素材,需在参赛作品说明中明确标注工具及用途。
六、赛程安排
1.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8月31日。
2.作品评审时间:2025年9月1—15日。
3.结果公布时间:2025年9月16—30日,通过“旅游争鸣”公众号公布。
七、奖项设置
特等奖:占比5%;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优秀奖:占比40%。
所有获奖者将颁发由河南省地理学会和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盖章的荣誉证书。
八、评审方式
1.文稿类作品由主办方与承办方组织专家对提交参赛作品进行函审,专家评审确定获奖等次。
2.非文稿类作品采用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由两项成绩综合得出,并最终排序。
九、作品提交方式
请参赛者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以下材料:
1.报名表:填写作者或团队内每位成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院校、电话等联系方式、有效邮寄地址,见附件一。
2.参赛作品:文件命名为“作品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
3.授权书:需填写所有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签名,见附件二。
投稿邮箱:lyzm1987@126.com
大赛QQ群:545295895
十、其他事宜
1.版权与法律责任:参赛者须确保提交作品为原创,杜绝侵权,相关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2.费用说明:本次活动为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
3.使用权: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主办方和承办方拥有非商业性宣传使用权。
4.解释权: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和承办方所有。
十一、联系方式
孟帅康 老师:mengshuaikang@htu.edu.cn(来邮主题请备注:学校+个人/团队+咨询事项)
董方超 硕士:15286990277
河南省地理学会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25年6月13日
附件下载